延庆低空安全大会召开 3亿元产业基金助力创新发展
20250926 阅读(
)
多方力量共商低空安全大计
秋高气爽的九月,八达岭长城脚下迎来了一场低空安全领域的盛会。第五届八达岭低空安全发展大会汇聚了来自央企、高校、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600余位代表,共同探讨低空技术产业发展路径。本次大会以"共筑低空安全基石,引领产业健康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多方协作,构建完善的低空安全体系。
大会由多家权威机构联合承办,体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特点。与会专家围绕低空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产业发展把脉定向。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安全保障则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
政策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大会现场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措施。《北京市延庆区低空技术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支持保障的十条措施(试行)》的出台,为产业人才引进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些措施涵盖人才安居、子女教育、科研经费等多个方面,着力打造低空技术产业人才高地。
同时发布的《关于促进北京市延庆区低空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这些政策将助力延庆区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低空产业生态,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技术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大会成为低空安全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航天九院带来的低空安全解决方案,聚焦飞行风险防控和空域智能管理等关键问题,展现了我国在低空安全领域的技术实力。该方案采用先进的感知技术和智能算法,能够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
更引人注目的是,全球首款、北京首架电动飞机总装下线,标志着在低空新能源航空器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款电动飞机采用先进的电池技术和轻量化设计,具有环保、低噪音等优势,为城市空中交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资金支持助力产业腾飞
为加速低空技术产业发展,延庆顺禧低空技术股权投资基金在大会上正式揭牌成立。该基金规模达3亿元,将全额投资延庆本地及拟落地企业,重点支持低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基金的投资方向涵盖无人机系统、空中交通管理、新能源航空器等细分领域,将通过资本赋能,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助力延庆打造低空技术产业集聚区。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北方工业大学新校区规划方案在大会上正式发布。新校区规划充分考虑了低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需求,将打造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创新载体。校区内将建设先进的飞行测试场地和研发实验室,为低空技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发布的还有空地协同自主式交通智能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该实验室将聚焦空地协同、智能交通控制等前沿领域,推动低空技术与交通领域的深度融合,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创新方案。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延庆区在低空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首个森林防火无人机智能应用场景实验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大幅提升了森林防火的效率和安全性。与美团合作开通的北京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为城市物流配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文旅领域,无人机应用同样精彩纷呈。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八达岭长城等景区广泛应用无人机进行巡检和表演,既提升了管理效率,又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八达岭机场开展的低空旅游项目,2024年已累计接待1.7万人次,成为消费新热点。
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自2020年10月获批中国民航局首批、北京市唯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以来,延庆区低空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区域内已集聚了1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构建了涵盖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运营服务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
延庆区拥有374平方公里独立空域,真高1098米,这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内首个无人系统产业生态联盟、北京市首个中关村低空技术产业园等重点平台相继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通过政策赋能、园区赋能和场景驱动,延庆区低空技术产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为北京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发展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