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项低空经济新政集中落地,低空经济大爆发

20251016 阅读( )

政策东风助推产业升级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标志着这一领域已从概念培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与去年相比,政策导向从"积极打造"转向"推动应用落地",显示出产业发展阶段的深刻变化。在这一政策东风推动下,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2025年9月单月就发布了52条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呈现出明显的多层级、多领域特征。这些政策覆盖了从国家战略到地方实施的全链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政策密度的加大,反映出各方对低空经济发展前景的普遍看好。

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政策利好的持续推动下,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实现快速增长。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将突破3.5万亿元大关。这一增长态势在制造业数据中已得到初步体现,今年前两个月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激增91.5%,成为工业制造领域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

产业内部逐渐分化为两大主要赛道:物流配送和航空运动。在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已从试点阶段进入规模化应用,京东、美团等企业的试点项目显示物流成本可降低30%。在航空运动方面,跳伞、滑翔伞等大众化项目正在激活新的消费市场,预计2025年相关消费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区域布局展现差异化特色
从政策发布情况来看,各地区的推进策略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省级政府成为政策发布的主力军,占比达到44.2%,反映出地方政府在推进低空经济发展中的主动作为。其中,四川省和民航局各发布4条政策,成为最活跃的发布主体。

东部沿海地区侧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如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推出16条支持政策,对低空贸易型总部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则更注重特色应用场景开发,黑龙江省推出航空器整机产品奖励政策,按销售收入的50%给予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这种差异化的区域布局,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深化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正在从传统领域向"低空+"融合业态快速拓展。统计显示,96.2%的政策都涉及应用场景培育,反映出各方对实践落地的重视程度。在农业领域,无人机植保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全国农业无人机数量超过50万架,服务农田面积达10亿亩,作业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5倍以上。

在应急救灾领域,无人机热成像搜救已成为标准配置,大幅提升了救援效率。特别是在西部交通薄弱地区,无人机物流突破了地形限制,配送时效较传统方式提升3-5倍,为偏远地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这些成功应用的案例,为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各地政府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都将基础设施放在突出位置。从政策内容来看,低空基础设施与低空制造、低空应用等领域并列,成为最受关注的四大领域之一,均有15.4%的政策涉及。

具体来看,各地正在加快推进起降场、航路网络、通信导航系统等硬件设施建设。深圳规划在2025年建成1000个起降场,浙江绍兴启动了总投资20.5亿元的全域低空基建项目。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低空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从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从市场层面看,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正在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产业支持类政策占比达到26.9%,涵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多个方面,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持措施将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这一新兴产业必将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8-0900-61

    联系方式

    更多服务信息

    翼启学公众号

    翼启学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科曼未来元士(南京)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5172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