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航守护长江黄金水道 智慧航道建设迈入新阶段

20251110 阅读( )

智能巡查革新航道维护模式
晨雾中的长江宜都段,一架无人机从岸边机场自主起飞,开始对航道设施的日常巡查。这种智能巡查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工作方式。过去需要调度船艇、组织人员花费大半天时间完成的航标检查任务,现在通过无人机仅需数分钟即可完成。巡查效率的提升不仅体现在时间节约上,更表现在检查质量的飞跃。
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能够捕捉航标表面的细微状况,包括水渍积聚、结构变化等人工难以察觉的细节。今年8月,枝江水道一处航标触发异常报警后,无人机迅速抵达现场,实时回传的高清影像为处置决策提供了精准依据。这种"远程核查、智能处置"的工作模式,已成为航道养护的重要创新。
立体监测构筑安全防线
面对三峡库区复杂的地质环境,无人机展现出独特的监测优势。通过布设在关键位置的无人机机场,航道管理部门实现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常态化巡查。在今年汛期强降雨频繁的背景下,无人机的机动性为航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桥梁通航孔、锚地等重点区域,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进行定期巡查,特别是在极端天气过后会增加巡查频次。通过多角度拍摄和AI图像比对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助航设施的异常情况,确保船舶通航安全。目前,全辖区已部署十余架各型无人机,覆盖重点区段的巡查需求。
智能平台推动养护数字化转型
长江宜昌航道局自主研发的智能巡查系统,将复杂的无人机操作简化为直观的界面操作。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选择预设航线,系统就能自动完成起飞、巡查、返航等全流程操作。飞行过程中,实时画面与AI识别结果同步显示,为决策提供全面数据支持。
该智能平台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推动了养护方式的绿色转型。与传统船艇巡查相比,无人机巡查显著降低了燃油消耗和碳排放,减轻了一线人员的劳动强度。这种"船巡+机巡"的创新模式,正引领航道养护向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测绘技术实现精准高效
在航道测绘领域,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系统展现出强大技术优势。面对跨临河建筑物净空断面测量等复杂任务,无人机测绘大幅缩短了作业时间,提升了数据采集精度。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岸上地形测量、航道陆域航测等多个场景。
测绘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专业人才支撑。通过实施"培训达标—竞赛择优—考核激励"的全闭环管理模式,航道局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的飞手队伍。在近期举行的行业技能竞赛中,该局选手斩获多项大奖,展现了扎实的人才培养成果。
智慧航道建设展望未来
从单点试用到大范围推广,长江宜昌航道的无人机应用历程体现了科技创新对传统行业的赋能作用。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无人机在航道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
未来,更加智能、安全、绿色的航道养护模式将逐步形成。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航道通行效率,也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智慧航道建设正朝着"畅安优智美"的目标稳步迈进,为交通强国战略贡献重要力量。
无人机在长江航道上的巡航身影,已成为智慧交通建设的生动注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这种创新模式有望在更广泛的水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内河水运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8-0900-61

    联系方式

    更多服务信息

    翼启学公众号

    翼启学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科曼未来元士(南京)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5172267号-1